新一线城市人口盘点:西安、杭州增量超百万天津、沈阳增长低迷

来源:悠哉旅游网发布时间:2023-05-30 查看数:8675

斐然成绩,令人欣喜。但同时,在偏远地区脱贫致富、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民生痛点”。这也提醒我们,在发展中必须更多地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绝不能让民生痛点成为发展盲点。围绕六大重点任务,《细则》还制订了28项具体细则,如要求到2017年底,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安徽省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要求长三角区域至少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严禁落后产能转移;要求到2015年,江浙沪实现黄标车全部淘汰;到2017年底,长三角区域新甫京娱乐游戏下载线上网址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2年下降20%,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排污强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等。

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闫立泽介绍,2010年以来,公司已累计担保金额91.57亿元,其中,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小微企业担保金额超过70亿元,占比75%以上,担保家数1600多家,担保笔数3400多笔。其言可笑 其心可诛——评台湾卫福部门负责人“尸皮说”_评论看点一:推动国企整合重组,重点是在央企层面。朱振鑫称,近期央企强强联合的思路主要是针对龙头企业进行整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品牌”,避免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产生恶性竞争、自相残杀,拓展海外市场、加快产能输出。未来央企整合方向在推动附加值较高、对出口带动作用较大、业务存在竞争性强的央企进行合并同类项,中船工业+中船重工、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鞍钢+宝钢+武钢等整合预期较强。

没有铁路、机场、航运,河南太康是个不折不扣的传统农业大县。过去人们提及太康,脑海里浮现的只有农业、农村、农民。 仅仅四五年时间,太康快速实现了工业突破,产生了“全国最大的差异化纱线生产线、全国最大的差异化弹力面料生产线、全国最大的裤装集群、全国最大的双A级锅炉制造基地”多个行业单项冠军。传统农区如何走上快速工业化之路?近日,记者来到太康县实地调查采访。 初春时节的太康,春风仍带有丝丝凉意。四通锅炉集团的车间内,工人们却忙得热火朝天。 “这两天订单太多,国外的单子好多都没接,实在来不及做。”一大早,公司董事长冯坤忙着接待外商参观企业,他只能抽空和记者聊上几句。 “这个燃气锅炉很先进,是全自动的,体积只有原来的1/3,能源消耗只有原来的1/2;过去30分钟才出蒸汽,现在只需3分50秒;每次启动只需要接通电源,按一下开关即可。”冯坤手指身边小冰箱模样的锅炉满脸自豪。 素有“锅炉之乡”美誉的太康,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40多年的锅炉生产历史,大大小小的锅炉企业如棋子般散落在符草楼、张集两个乡镇。冯坤告诉记者:“几年前,整个行业不是追求创新发展,而是仿冒成风、压价严重,陷入了畸形发展怪圈。” “那时太康锅炉的生产经营就是‘小米加步枪’,虽然产量很高,但无A级锅炉企业,无技术研发人员,无专业销售网络。业务人员拉来订单后,挨家比价,哪家价低就从哪家走货。”冯坤说,企业为赢得订单,互相之间不断打价格战,最终的结果是偷工减料、减小产品规格。 太康引进了韩国知名锅炉制造企业斯大锅炉。当斯大锅炉第一台锅炉造好后,不少锅炉企业负责人前去参观他们的产品和工艺流程。 “原本小炮楼模样的土锅炉,在这里变成了只有几立方米大小的铁盒子。这一看,给了他们很大的震动。”主抓太康县产业集聚区的太康县委统战部长张保华说,推动锅炉产业转型升级拖不得、等不起,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缺乏创新能力,企业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太康锅炉产业由以前的“散乱差”变成现在的“高精尖”,冯坤深有感触:“以前是赚一笔是一笔,只顾眼前。现在我们是一个大产业,身边就有外企斯大锅炉,我们必须向行业标杆看齐。” 如今,太康已形成拥有斯大锅炉在内的17家锅炉生产企业,其中A级企业5家,年生产能力2.65万蒸吨,年产值20多亿元,利税3亿多元,从业人员超万人,国内市场占有率35%,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印度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棉花是太康的第二张名片,太康历史上因盛产棉花而享有“银城”美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型棉花加工企业遍布乡村。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这种低端、粗放、松散的传统产业逐渐“没落”。 在太康县万利源棉业有限公司的纺织车间,精梳机一字排开、干净有序,丝毫没有过去纺织企业那种呛人的粉尘和气味,一个纺织工人就可照看几条生产线。“这里采用的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纱技术‘高精梳紧密纺’,产品比普通棉纱附加值每吨高3000元—5000元。”万利源棉业负责人轩敏义告诉记者。 万利源棉业的发展,是太康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 “我们厂对面就是通泰纺织和万利源棉业,这两个企业纺的纱,出了门就能运到我们这里变成布。”鸿文纺织董事长洪祖文表示,“织布印染和服装下游企业也落户太康,上下游企业的综合成本大幅降低。” 这个基地,能不能与国外高端品牌牵手?随着太康纺织业多年发展和转型升级,这一“考题”正在得到解答。 纪梵希、迪奥等国际女装品牌的布料供货商是鸿文纺织,天顺纺织成为日本优衣库公司订单生产基地,润泰服饰与美国ZAK公司合作,海盟织造成为水星家纺的供货商…… 科技创新,让太康纺织这一传统产业从“夕阳”又变回了“朝阳”。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去年太康纺织业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只有产品更好,才能有市场。”王国玺说。 “作为政府来说,我们能做的就是营造一个好的创新环境,只要是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就必须多方施策、肯下血本。”太康县县长李锡勇说。 创新是“放”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太康县通过做好“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做减法,去无效和低端供给。使用先进的智能化生产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鼓励企业淘汰落后设备。让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生产不安全企业基本退出,腾出资源要素、市场空间支持有前景的企业发展。 做乘法,改革、开放、创新协同推进。成立产业集聚区人才服务中心,建立招收、培训、管理、维权、服务“五位一体”用工新模式,依托企业建立12个技术培训中心,保证集群用工需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六公开”、“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搭建融资平台,成立3个投融资担保公司,鼓励金融部门提供融资服务,对金融部门新增企业贷款进行奖励;建立“一对一”精准专业服务团队,形成了有效的“一三五”跟踪服务机制。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创新基础上的效率提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记者 任胜利)

来源:世贸人才网


责任编辑:邦乔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