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升近4%报20.05港元
早在2018年11月和2019年11月,新交所就分别和中国银行(维权)、工商银行合作,向全球投资人推广CFETS-BOC交易型债券指数及多个子指数,以及中债-工行债券指数,新交所是中国以外展示这些债券指数的首家交易所
专家认为,中澳自贸协定将给澳大利亚出口商带来切实好处,加强澳大利亚企业和产品在中国的竞争力。澳大利亚消费者则将享受到购买中国电子产品、服装、家居用品等商品带来的益处。(综合新华社驻首尔记者王家辉、驻堪培拉记者徐海静报道)纳吉布说,马中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关系之后,两国加强了在贸易、投资、旅游、教育、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执法以及国防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双方于2013年10月签订的五年经济贸易发展规划确定了优先发展领域,为未来五年马中两国经贸合作规划出蓝图。根据两国确定的发展目标,2017年马中贸易额将达到1600亿美元。此外,马中在万博网页版登录首页投资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众所周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包括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数量增长率、注册资本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之间密切相关。基于工商登记数据的研究报告显示,企业注册资本每增长1亿元,GDP增长6530万元,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490万元。市场主体数量越多,产业结构越合理,中小微企业作用发挥越充分,市场就会越活跃,经济发展动力就会越强劲。当地时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大大在波哥大圣卡洛斯宫与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共同出席由两国政府文化部门举办的中国-拉丁美洲人文交流研讨会。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新华社波哥大5月25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大大22日在波哥大圣卡洛斯宫与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共同出席由两国政府文化部门举办的中国-拉丁美洲人文交流研讨会并发表致辞。致辞全文如下: 很高兴与桑托斯总统共同出席中国-拉丁美洲人文交流研讨会,并同中哥两国有杰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家见面。我认真听了双方代表的精彩发言,很多都闪烁着思想和智慧的火花,让人印象深刻。 今年适逢中哥建交35周年。昨天,我和桑托斯总统共同见证了一批中哥务实合作协议的签署,这是纪念两国建交3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部分。相信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会记住昨天签署的合作协议,也不会忘记今天的中拉人文交流研讨会。这表明,我们的合作不仅是物质层面的,而且是精神层面的,后者往往更加不能忽视。受两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发言的启发,我想谈几点看法,与大家探讨。 第一,尊重文明的多样性。5月21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目的是要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彰显和平与团结的价值。今天,我们也可以说是用人文交流研讨会的形式来纪念这个日子,具有特殊的意义。 文学是人类文明殿堂里的瑰宝,或许可以说只有长长的历史才能孕育出小小的一脉文学。中国和拉丁美洲都有着古老的文明,拉美有着人类值得骄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哥伦比亚还有以波哥大为中心的奇布查文化,与这三大文明交相辉映。拉美文明正是在多彩绽放中展现出无穷的生命力。中国也有五千年未曾中断的悠久文明史。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拉美文化海纳百川,两大文明本身都是多样文明和谐共生的杰出代表。中拉文明之间能够相互尊重、互学互鉴,表明人类可以拥有绚丽多彩的世界,不同文明可以在多样化世界中和平共处。 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形形色色的物种构成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界,千姿百态的文化汇聚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自然界进化,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拉美人民和中国人民都崇尚自然,拉美文学中有很多源于自然生态的灵感,双方文明都体现了先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理念。拉美有宽广的亚马孙河、茂密的热带雨林、巍峨的安第斯山,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独特的地貌、生物的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的历史,共同孕育了拉美文明的包容与活力。我们尊重拉美人民创造的古老文明,也珍视拉美的生物多样性。中拉务实合作可以促进文明的交融,也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二,激发社会的创造力。当今世界处在快速发展变化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创新,而创新不仅来自知识积累,更源于人类丰富的想象力。文学是创造、创新和创意的一种重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包括历史学相比,文学有其独特性,它可以让思想纵横驰骋,充分展开人们的想象力。刚才,在座的哥伦比亚诗人在发言中谈到,他想象自己曾与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对话,进行心灵沟通。这说明人类的想象力是可以跨越时空的,人类的创意也是无限的。有了不拘形式的想象和创意,人类的创造力和社会活力就会迸发出来,人们就能过上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文学创作从来都离不开现实,好的文学作品能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鞭策人们面向未来积极奋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先生有一句名言:“哥伦比亚人与生俱来的两大天性,是富有创造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文学家、艺术家们可以用他们的想象力激发社会的创造力,感染更多人努力将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我们推动建设大众参与和分享创新创意的社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人们既创造物质财富,也满足精神追求,最终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第三,发挥文学沟通心灵的强大媒介作用。文学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可以说是雅俗共赏的,往往具有广泛影响。即使是网络小说,也有很多受众。文学家在作品中不仅谈及自己的想象,而且会描述历史和现实。很多中国人了解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是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开始的。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讲述的神奇故事引人入胜,是洞悉拉丁美洲百年沧桑历史的窗口,深受中国读者喜欢。加西亚·马尔克斯很多作品都有中译本,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小说,不少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影响。 中国也不乏百科全书性质的文学巨著,其中最典型的要数《红楼梦》,人们通过它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生活。刚才,贵国小说家说他十分喜爱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和著作。这让我想起中国有句古话:“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国与拉美人民都有着拥抱世界的情怀,相信我们都能以海纳百川的胸襟,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并通过交流互鉴,促进共同进步。贵国诗人发言时,引用了中国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也畅谈了他对“诗仙”李白的仰慕。中国唐代还有一位“诗圣”叫杜甫,他曾写过“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诗句,成为千古佳话。据说哥伦比亚作家写作时离不开咖啡,所以咖啡飘香的国度也成为文学家的摇篮。中国作家品尝着咖啡,也可以激发灵感,藉此写出更多能沟通中拉人心的作品。 中拉文学艺术界的交流对话,不仅有助于增进双方人民心灵的沟通,也将为深化彼此务实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此次人文交流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是中哥、中拉合作广阔的前景。在座都是文学艺术界的佼佼者和领军人物,希望你们继续创作更多的精品力作,同时积极推动双方优秀文学作品互译工作,让中拉民众更好地了解对方。 拉美有句名言,“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希望中哥、中拉文学艺术工作者同双方人民一道继续努力,深化人文交流和心灵沟通,共同耕耘中拉友好这片沃土,使中拉互利共赢的合作之树不断结出新硕果。
“阡陌纵横,鸡犬相闻”,也许至今仍是一种对于田园风光的美好向往,藏于很多人的心底。但现实生活中,田野里纵横的阡陌似乎并不是真的那样美好。 在云南、贵州等一些地区,土地资源较少,承包到户,好坏地搭配,用田埂分界,地块就更小了。老乡们常用“盆一块、碗一块,草帽底下扣一块”来形容这种状况。田埂不大,占地不少。有卫星监测结果显示,南方的田埂在平原区占到耕地面积的10%,在山丘地区甚至要占到近30%。“看着本来可以连成片的土地,就这样浪费着,真是心疼啊!”关注农业发展的人们发出这样的感叹。 还不只是浪费耕地资源,田埂一多,其他的问题也会增加。细碎化的土地里,大型机械下不去,农业机械化程度难以提高。由于无法利用大型农机深翻深耕,为了提高产量就只能增加化肥的使用量,日子久了,不仅地力会大打折扣,污染也会越来越严重。应当说,为了减少作业的田埂,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各地都想了不少办法,以土地流转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成为很多地区的首选,土地流转不断升温就是明证。 但是,打破“田埂”并非只有土地流转这一条路可选。打破“田埂”是为了实现规模经济。从根本上说,规模经济的实现可以有多种途径,既可以通过资源要素的聚集,也可以通过经营主体的联合,还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合作等。因此,实现土地适度集中,就并不意味着土地只能向少数种粮大户集中,或是一定要成立家庭农场。 而且,土地流转的现实难度在增加,也需要创新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形式。近来,经常听到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如今“搞土地流转真头疼”,而且越是在土地细碎化程度深的地区,难度越大。原因应当两方面看。一方面,依然留在农村种地的农民普遍都有着较重的恋地情结,享受到国家各种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利好,认识到了土地的“含金量”,看好土地未来的增值潜力,不舍得流转。另一方面,不少农民对土地流转仍有顾虑。担心流转之后自己的各项权益会受到影响,该得的实惠得不到;担心流转之后找不到合适的生计,生活水平会降低。不能回避的还有,部分地方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也的确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让农民心里没底,以致他们宁愿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转出。从操作层面来讲,土地过于细碎化,流转时容易出现利益难协调,一户一个价,交易成本被迫提高,也增加了土地流转难度。 事实上,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可以探索多种形式。比如可以运用合作社、股份制等形式,通过农民入股、土地托管,实现较大面积连片耕作,既能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拓展空间。一想到地还是自己的,农民心也就“定”了。 各地资源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水平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选择土地规模经营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但必须谨记的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依法有序进行,同时莫要忘了把好规模经营的度。(朱隽)
来源:中国钢结构人才网
责任编辑:浩瀚